- 统计信息
- 当前位置:统计信息
- 2015年,我国农机行业在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增长以后,由持续的高速运转逐步过渡到了在经济新常态下中速和适度增长。1-5月全国农机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3.10亿元,同比增长7.18%,高于全国机械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利润增长速度达14.43%,是机械工业十三个行业中主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较高的行业,远高于全行业实现利润的增长速度。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农机工业在国家大力扶持“三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机工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当然,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特别是高端农机装备的发展严重滞后,高端农机市场仍然被国外农机制造企业所控制。
江苏农机行业今年上半的生产运行情况与年前预计的情况要好得多,也好于全国农机行业。据中机联的统计口径,1-5月江苏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达到15.3%,重回二位数增长,在全国同行业中和江苏机械工业十三个分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都名列第一。行业利润的增长也十分喜人,达到40.03%,也远高于机械工业的其他十二个行业,(详见图表一、二)
如果就江苏农机工业全口径(一般称为农机大行业,包括有关农机产品生产的十六个小行业)分析,江苏农机行业的产销运行形势也是十分喜人的(详见表一)。
农机全口径十六个行业主营收入增长11.04%,比全省机械行业的增速高出近一倍,利润的增长速度更达到17.88%,也远高于全省机械工业利润的增长速度。主营收入和利润增幅重回二位数增长。
江苏农机工业,无论是中机联统计口径,还是全口径,行业的增长速度都达到了二位数。在整个工业和机械工业增速回落至5 %以下的走势下,江苏农机工业迎难而上,克服了市场疲软、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种种困难,取得了如此的好成绩,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充分说明了江苏农机工业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在产品研发、创新驱动、两化融合、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表明江苏农机工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江苏是全国农机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按中机联口径江苏农机工业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2%左右,如按农机大行业(全口径)计算,江苏的农机大行业约占全国的15%左右,仅次于山东和河南,位于全国前三位。2015年1-5月,江苏农机大行业实现主营收入470亿元,2014年全省农机大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提前完成了江苏农机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制定农机大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预计2015年江苏农机大行业可实现主营收入1150亿元。
当前农机行业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苏农机工业的生产销售形势虽然连续多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今年上半年又取得了十分令人振奋的业绩,但行业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首先是产品结构的低层次化、重复建设的顽症依然严重,特别是在旋耕机、小型植保机械、单缸柴油机、手扶拖拉机、中小型水泵、低端农用工程机械等。其次是高端农机装备的市场基本上被外资农机企业所控制,江苏的农机补贴有相当一大部分补贴给了外方独资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
三是江苏农机工业的增速虽然达到了二位数的增长,但农机产品出口增长幅度有较大幅度下降,2012年江苏农机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曾高达90%以上,但2015年1-5月全国农机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仅为3.7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为4.84%。进口下降1.42%。江苏农机产品出口下降幅度在5%以上。个别企业下降达10%以上。
四是农机产品的可靠性有待提高,主要是基础件、电气元件和液压件的质量不过关,整机装配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主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造成农民宁愿高价购买外资企业的产品。
五是实行全额购机以后,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政府的补贴资金不到位,企业的资金回拢情况不够理想,特别是省外到位率较低,1-5月全行业的应收帐款仍高达146亿元,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六是亏损企业和亏损额举高不下,1-5月全行业规上企业的亏损企业虽然减少了5家,但亏损额由2.04亿元上升到2.49亿元,增长22%。相当一部分中小农机企业生产困难。
七是由于近几年国家实行农机补贴以后,农机市场连续看好,机械行业中的部分市场不景气的企业转行生产农机产品,有的甚至是大型机械企业,这些企业的进入,为我国农机行业增加了新的生力军,这是好事,但也加剧了农机市场的竞争,原有农机市场的“三国”(国企、民企、外企)竞争,现在变成了“四方争斗”,因而近年,农机产品的价格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当然,上述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机械工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有些问题正在逐步改善好转,如江苏单缸柴油机的多点重复生产问题,近几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好转,生产的集中度有所提高。小型植保机械的重复生产,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调整,也有了一定的改善。